練拳時導致膝蓋疼痛的原因有很多,著名太極拳大師田秋信老師結合多年習拳經驗得出以下經驗:
有效的拳術理論皆源於實踐,實踐不斷發展,理論亦不斷更新,拋開門派,理論之限,直指本心。
在初學太極時,看架,高深看勢,有架無勢,白練一勢!不能把諸多武術拳種,牽強附會的歸類。神說,玄說,沒有可檢驗性的怪論,信了誤自己也誤人。真正認識太極拳須客觀,求實,科學理性。須大智慧。
任何理論須有可檢驗性,讓初學者有可操作性,練太極拳膝蓋疼原因有三:
1.過慢
2.強調低架子
3.轉身不以腳同時轉動違反人的骨骼折疊規律肯定受傷,也出不了功夫。低架子長時局部受力傷膝蓋,腳下不動轉身傷膝。快慢要附合人的生理運動規律。
接下來,我們就對習拳導致膝前的原因做一個具體的分析吧!
一、導致膝前痛原因分析
(一)習練姿勢分析
1.骨盆前傾
2.跪膝或重心偏前
3.拳架變換方向時腳的擺放位置,例如:撇腳和扣腳
4.上身腰轉而下肢腳未轉或膝轉了而腳踝不轉導致膝兩邊疼痛
(二)合理運動量
1.運動量的小、中、大結合個人身體狀況進行合適的運動量;
過大運動量導致身體不能承受負荷,產生代償,導致損失。
(三)臀大肌無力導致膝前痛
1.在行走的過程中,人體的髖、膝、踝關節會做一系列的聯動動作,尤其是在蹬離期,我們會做伸髖、伸膝、伸踝等動作。如果我們因為長時間久坐,或者因為骶髂關節功能紊亂導致臀大肌無力,伸髖幅度不足,就會從膝關節伸展和踝關節蹠屈方面去代償這個動作。股四頭肌作為非常重要的伸膝肌肉,就會被過度使用,從而出現膝前痛。如果我們從類似的原因分析的話,其實足跟痛與臀大肌無力也密切相關。
(四)髂腰肌無力導致膝前痛
1.髂腰肌是主要的屈髖肌,如果髂腰肌無力,將會導致其他輔助髖屈肌代償,從而導致輔助肌緊張和損傷。那麼當髂腰肌無力時,股直肌就會代償髂腰肌力量,過度使用產生緊張,從而導致髕骨向上位移。髕骨向上位移會帶來兩個後果,一個是膝前疼痛,另一個是下蹲功能障礙。可以這麼說,股四頭肌出現損傷的根本原因,很可能是因為髂腰肌或臀大肌無力。
2.縫匠肌、骨直肌、闊筋膜張肌的遠端都附著在膝關節附近,所以可能改變膝關節生物力學導致膝關節周圍疼痛。
(五)髕下脂肪墊與膝前痛
1. 髕下脂肪墊隨關節屈伸運動,有向關節衝入的動態改變,而脂肪墊內又有豐富的血管神經叢,因此這一部位的積累性勞損、創傷,極易形成水腫、增生、肥厚的無菌性炎症,使膝關節失去屈伸運動的功能。這一部位豐富的神經末梢受到炎症的化學刺激,就會引起膝痛。屈伸動作的股四頭肌牽拉或屈膝動作的股骨、髁間受擠壓等作用均會刺激病變的脂肪組織,引起屈伸痛、下蹲痛,上下樓或走路疼痛。
(六)練拳之前未做準備活動和習練後的整理放鬆運動
1.未充分的熱身和拉伸及降低肌肉粘滯性,易出現運動損傷及膝損傷。
2.習練後未充分的拉伸和放鬆,達不到超量恢復的效果。
(七)每次練習時,先練高架勢,再練低架勢。
1.練拳的過程是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過程,練習時追求老師一樣的架勢,易損傷身體。
(八)練習者本身下肢肌肉力量薄弱,耐力及控制力方面欠缺,但練習要求高,導致的膝疼痛。
(九)自身體重過重及肥胖過度練習導致膝前痛
著名太極拳大師田秋信老師也曾說到過:
有效的拳術理論皆源於實踐,實踐不斷發展,理論亦不斷更新,拋開門派,理論之限,直指本心。
在初學太極時,看架,高深看勢,有架無勢,白練一勢!不能把諸多武術拳種,牽強附會的歸類。神說,玄說,沒有可檢驗性的怪論,信了誤自己也誤人。真正認識太極拳須客觀,求實,科學理性。須大智慧。
任何理論須有可檢驗性,讓初學者有可操作性,練太極拳膝蓋疼原因有三:
1.過慢
2.強調低架子
3.轉身不以腳同時轉動違反人的骨骼折疊規律肯定受傷,也出不了功夫。低架子長時局部受力傷膝蓋,腳下不動轉身傷膝。快慢要附合人的生理運動規律。
二、預防辦法
(一)堅持正確姿勢
(二)合理的運動量
根據身體的情況和可承受的負荷進行小、中、大的運動量安排,循序漸進增加適宜的運動負荷。
(三)激活髖關節的肌肉
例如:弓步壓腿、後伸、側臥式平板支撐、坐式蝴蝶式開胯、側臥蝴蝶式開胯。
(四)膝蓋要注意保暖。
(五)加強股四頭肌的肌肉力量和臀部以及大腿後側(就是下肢的力量)核心的穩定性也要加強。
例如:太極拳橫斜步左右交替折返、臀橋、側臥彈力圈蝴蝶式開胯、馬步深蹲、靠牆靜蹲。
(六)平時練習要注意、類似於跳躍類的衝擊力大的動作不要做、以穩定的肌力訓練為主和正確動作模式下的下肢訓練。
(七)加強膝蓋動作肌肉力量訓練鍛煉,支撐膝關節的大腿肌肉。
(八)改善膝蓋動作伸展運動,伸展大腿及小腿肚的肌肉,保持柔韌性。
(九)改善體型減少體重,減輕膝蓋負擔。
(十)練拳之前做準備活動和習練後的整理放鬆運動。
更多運動相關知識,請多多關注粉絲團「運動大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