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詢問,寶寶脾氣特別大,不知道該怎麼辦。
「吃奶必須馬上給,一分鐘都不能等,不及時給就哭,哭到背氣」
「平時有什麼不順著他的事就發脾氣,大聲尖叫,還亂打人」
「自己玩玩具,玩得好好的,突然就急起來,摔玩具」
我們都希望寶寶能夠養成好性格,可是這方面的問題,小編也很難給大家專業建議,畢竟小編自己家裡也有個「一言不合就坐地炮」的小妞。心好累。
所以,我們今天就請專業人士來跟大家交流交流,
「寶寶脾氣大怎麼辦」這個話題。
發脾氣是一種表達情緒和訴求的方式,也是一種溝通交流的手段,所以家長看到寶寶發脾氣先別著急,先了解他為什麼發脾氣。
通常來說,寶寶發脾氣的原因可歸結為兩大類:生理原因和心理原因。
生理原因家長都比較熟悉,寶寶睏了、餓了、要大小便了,或者生病不舒服,需要安撫的時候,就比較容易發脾氣。
心理方面的原因就更多了,比如:
寶寶搭積木總是搭不好,玩著玩著自己就急了。這是因為他產生了挫敗感;
寶寶叫了好幾次,媽媽都口頭答應等一下等一會兒,眼睛卻不離開手機,寶寶可能就會尖叫、扔東西。這是因為他需要引起家長的關注;
寶寶想要某個玩具,家長不給買,寶寶就撒潑打滾。這是因為他希望自己的需求得到滿足;
寶寶做了自己知道不對的事請,沒等你質問,先哭鬧一番。這是因為他害怕受罰,想逃避責任,以哭鬧來轉移家長的注意力。
家長誇別的小朋友乖、漂亮,寶寶馬上就不高興了。這是他在用發脾氣的方式和生活中出現的一些現像對抗,表現自己的「內心鬥爭」。
生理方面的需求,家長應在第一時間滿足,尤其是小月齡的寶寶。而隨著寶寶長大,作息逐漸形成規律,因為生理原因發脾氣的現像也會逐漸減少。這時,家長就應該將關注點轉向心理層面的成長,對寶寶的「脾氣」進行相應疏導。
首先,等待寶寶自己冷靜下來。在寶寶發脾氣的當下,無論是正常要求還是無理取鬧,家長都應該及時給出回應,告訴他「我知道你不高興,你想要發洩,我們可以等你發洩好了再來說」,然後等寶寶自己冷靜下來,傾聽他的想法。
其次,別讓寶寶用發脾氣達成目的。家長的等待和傾聽並不意味著一味順從寶寶的要求。不同意給寶寶買的東西,哭鬧過後平靜下來,不能買還是不能買,寶寶依然要面對「自己的需求不能滿足」的結果。無原則溺愛,要什麼買什麼,容易造成寶寶對物品強烈的佔有欲。
第三,建立規則,全家共同遵守。規則是對家庭中每一位成員的具體規定,家長要求寶寶的事,自己要做到。要求吃飯不能看電視,那麼你自己也不能邊吃邊看電視或者玩手機。而且,每一位家庭成員的教育態度應該統一,不要一方管教,一方袒護。不然寶寶覺得有了「保護傘」,更容易以發脾氣的方式來滿足自己的要求。
最後,家長要正確面對自己的負面情緒。每個人都有情緒高漲和情緒低落的時候。家長遇到不開心的事,要學會調節自己,不要當著寶寶表現出來,不然也會給寶寶造成強烈的影響。
更多爸媽育兒、生產前後相關知識,請多多關注粉絲團「爸媽大補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