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創作貴在畫面經營,而想要把控畫面的整體感覺,攝影者不對景深進行控制。景深指的是畫面中可以接受的清晰範圍。景深決定被拍攝的主體或場景所精確記錄的範圍大小。景深一旦確定,後期很難修改,攝影者在創作時必須要花費時間精力確定景深的大小,包含從前景到背景的全面觀察。
結合數位相機上的液晶顯示屏,攝影者可以利用它的性能對畫面主體的銳利程度以及前景或背景的虛化程度進行判斷。
畫面經營一般依據主題來定,部分也依據個人的喜好。在實際的攝影創作中,攝影者可以結合想要突出表現的主體進行清晰範圍的界定。限定清晰範圍可以有效引導觀眾的目光,成為註意力的焦點。
景深控制的最基本原則: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除了顯而易見的光圈、速度會對景深控制外,鏡頭焦距的長短以及拍攝距離的遠近都會影響到景深。
當拍攝時的光圈大小不變,被攝體的位置不改變時,使用的鏡頭焦距越短,景深就越大,鏡頭的焦距越長,景深就越小。
當拍攝時的光圈大小不變,所使用的鏡頭焦距也不改變時,被攝物體越遠,畫面中的前後清晰範圍就越大;被攝物體越近,畫面中前後清晰範圍就越小。攝影者在拍攝近景和特寫時,要調好焦距,否則主體景物將會虛化,影響整體效果。
在實際的拍攝中,攝影者想要前後都清晰的畫面,可以將光圈盡量往小處調節,例如f/16、f/22。攝影者如果只要求對焦的物體清晰,虛化前後的另外一些景物,可以盡量將光圈開大,例如f/2.8、f/2等。
大景深在風光攝影、建築攝影中運用較為廣泛。大景深可以展現田園的開闊、山河的壯觀、以及被攝物體的整體細節。小景深的運用和攝影構圖的精簡離不開,面對與攝影主體無關的因素,攝影者可以使用小景深突出一些景物,並虛化一些景物,使得照片更加富有個性。
攝影畫面經營景深的控制牽連著攝影者的審美觀察能力,其中對攝影技術也有了基礎的要求,攝影者在攝影實踐時要有意識地去訓練,從而拍攝一幅幅優秀的攝影作品。
關注粉絲團「瘋攝」,給你最棒的攝影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