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溝通叫「及時閉嘴」

勵志     2020年12月22日

這世界總有那麼「幾宗罪」是大家都在忍受,卻又無可奈何的。

其中就有一個:與三觀不合的人溝通。

無論是親人、朋友、同事還是其他什麼關係,在我們開口進行說話、溝通時,總會遇到談不下去的時候。

於是,我們便開始極力為自己辯護,爭取在討論中成為獲勝的一方,而當此事銷聲匿跡之後又會覺得尷尬、無聊,甚至會反問自己的內心,我這樣做對嗎?值嗎?好嗎?

有時一味的爭吵並沒有任何意義,與其把對方惹生氣,把關係鬧得太僵,及時閉嘴才是最好的溝通方式。

俗話說得好:懂得聊天是修養,知道閉嘴是教養。

有一種溝通叫「及時閉嘴」

三觀不合才是人生常態

有人說:三觀不合的人再怎麼相愛也過不下去。

乍一聽的確如此。

但仔細一想,這世界真的極少會有人與你的想法完全一致,但即使不一致也不會妨礙我們彼此尊重、喜歡或是相愛。

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我們的所見所聞也越來越多,經歷的人情世故逐漸讓我們明白:三觀不合只不過是人生常態而已,哪有完全的感同身受,哪有時時刻刻的換位思考,自己的生活別人無法決定,別人的思想你也大可不必在意。

三觀不合,那便彼此尊重,你不貶低我沒有智商,我不嘲笑你多麼無知。

三觀不合,那便彼此留有餘地,你不說狠話,我也不使你難堪。

三觀不合,那便彼此隨心,你不強迫我認錯,我也不強求你改變。

你喜歡吃甜食,見到有人愛吃苦的東西也不必覺得稀奇古怪。

你追求快節奏的生活,遇到慢節奏的人也不必盲目督促。

你認為嫁給愛情才是最有意義的婚姻,看到有人選擇了金錢也無須鄙視。

人生在世,活法不一,你有你的生活,我有我的經歷,有時互不干涉,彼此尊重便是最好的關係。

永遠不要試圖改變別人的三觀

聽過這樣一句話:改變自己是神,改變別人是神經病。

話雖不好聽,但道理卻十分正確。改變自己尚且難以做到,何況是改變他人。

朋友小瑞學的是護士,她的媽媽一直說:女孩子家做護士多好,單位好,工資也不低,以後找對象也好找。

可小瑞打心眼裡覺得護士的工作枯燥乏味,她對攝影特別感興趣,可媽媽就是不同意。

媽媽拖了熟人好不容易才說通讓小瑞到一個好點的單位去上班,可小瑞偏不肯。

小瑞說:媽,現在都是什麼時代了,我做什麼工作我喜歡就好了,你非要我做我不喜歡的工作,那我這輩子該有多無聊?活著還有什麼意義?

最終,媽媽還是拗不過小瑞,只得任她選擇喜歡的攝影。

一個人的固有認知,很難在外力作用下改變,因此,智慧的人往往不會去做費力不討好的事情。

與其改變別人,不如傾聽對方的心聲。聽一聽不一樣的聲音,使自己的心胸變的更加開闊,也讓自己變得更加輕鬆。

一個人的三觀,與其所處年代、環境、接受的教育以及所經歷的事情有直接關係,或許在你強力扭轉別人之時是一種傷害。

有一種溝通叫「及時閉嘴」

因此,永遠不要試圖改變別人的三觀,你沒有經歷別人的生活,就沒有資格決定別人到底該怎麼活。

我們常說:此時無聲勝有聲這句話,其實把它用在溝通上再好不過。

生活中的大事小事,無不需要與人溝通方能解決,但總有一些人站在自認為比你高的維度或是角度,點評你的不足甚至好為人師的告知你,什麼才是正確的做法。

出於某種原因,我們不能一味回懟,更不可能去扭轉對方的想法,即使我們此刻巧舌如簧贏了這場辯論,也不見得是件好事。

唯一能做的,就是及時閉嘴,讓大家的頭腦都冷靜一下,畢竟隨便開口便是傷人的語言。

惡語傷人六月寒,傷了別人,自己也會成為受害者。

有一種溝通叫「及時閉嘴」

及時閉嘴,可以杜絕我們與他人之間發生更激烈的矛盾,避免事情的惡化。

及時閉嘴,可以讓我們習得控制情緒的妙招。

及時閉嘴,可以讓我們多了解他人的內心想法,多反思自己的不足和缺失。

真正意義上的溝通,不完全是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或是觀點,最重要的目的是達到你認為合適的結果,假如「及時閉嘴」能讓你順利解決問題,那麼這樣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