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作家山田宗樹曾說:
_
「人的一生會遇到很多人,但是真正美好的相遇少之又少。」
很多時候,有的人明明和你不熟,卻過分熱情;有的人自以為和你很熟,便總想插足你的生活。
人生過半,經歷的事情越多,越發覺得:人與人之間最舒服的關係,是各自帶著薄涼。
這樣的關係,看似冷淡,實則長久。
《薔薇園》里有句話說:
_
「話不像話,不如不說;話不投機,不如沉默。」
人人都有一張嘴,但重要的是,要懂得在什麼樣的關係下,該說什麼樣的話。
演員金靖曾在節目中,講過一段她和大S交往的經歷。
金靖說自己很喜歡大S,很想和她交朋友。
一次偶然的機會,兩人成為合作夥伴。
她們本就不熟,到了現場,大S也是一直對她很禮貌、很客氣。
為了促進彼此的關係,金靖給大S發了一段長長的消息,表達自己對大S的喜歡。
可是金靖收到的,僅僅是大S禮貌性的回答:「謝謝你哦,明天也要加油哦。」
金靖說了那麼多,得到的回覆卻只有幾個字,她很是失望。
有人說:
_
「有幾分情分,就做幾分情分的事。不貪心,不冒失,這是相處中讓他人感覺最舒適的狀態。」
正所謂:
_
「交淺言深,君子所戒。」
人與人之間,從點頭之交到無話不說,都是經過時間打磨出來的。
若感情不到位,說話越位,只會適得其反。
那些一見面便掏心掏肺的人,不僅沒有讓彼此的關係更靠近,反而讓對方手足無措。
交淺言深,不是建立良好關係的捷徑;熱情,從來不是換取真心的有效方式。
有位網友分享過這樣一個故事:
她在租房的時候,有一個認識了很久的姑娘,問她可不可以合住一段時間。
因為兩人關係不錯,她就答應了。
開始的時候,兩人相處得還算融洽。
後來,她有一位朋友過生日,想起之前買了兩支口紅,一直沒用,就想送給朋友當做生日禮物。
她在梳妝檯上找了很久,只找著了一支。她沒多想,以為是自己隨手放到別的地方去了。
周末的時候,她和合租的姑娘坐在沙發上聊天。
她說想買個粉底,隨口問了姑娘,用的是什麼牌子。
姑娘很熱情地拿出自己的粉底,說要讓她試試。
在翻化妝包的時候,姑娘拿出了一支口紅,說道:「你的這個口紅質地挺好的,顏色也特別襯我的粉底。」
她一下子愣住了,姑娘說的那支口紅,恰好就是她那天要找的那支。
「我看你放著也沒用,我就拿來用了。咱倆這交情,你不會生我氣的吧」,姑娘補充道。
從那以後,她們之間的感情,始終隔著一層薄膜。
邦達列夫說:
_
「人類一切痛苦的起源,都源於缺乏邊界感。」
生活中,總能看到不少這樣的人。
有些父母,打著關心孩子的旗號,胡亂翻看孩子的日記,殊不知這會讓孩子難堪;
有些朋友,仗著兩人交情不錯,一而再再而三地讓人幫忙,讓朋友為難;
有些戀人,借著雙方的感情深厚,就肆無忌憚地做出過分的事,最後一拍兩散。
關係熟是事實,但不能因為熟就不懂分寸,不講原則。
很喜歡畢淑敏的一段話:
_
「要學會和我們的父母親密無間,傾聽而不惟命是從;
和我們所愛的人唇齒相依,緊密而不混淆;
和我們的孩子亦師亦友,慈愛而不包辦;
和我們的朋友,相知而不逾界。」
再好的關係,再親密的人,在一次次沒有分寸的逾矩中,感情也會消耗殆盡。
在知乎上看到一個話題:「在哪一刻你覺得你和TA再也做不成朋友了?」
紀伯倫曾說過:
_
「熱情,一旦加上'過度',就是一個自焚的火焰。」
待人熱情當然是好的,大家都喜歡別人對自己溫柔一點,但熱情過了頭,就變成了多情,給人帶來不好的感受,甚至讓人反感。
人與人之間,適當的關心,給人溫暖;過分的熱情,令人厭煩。
太過熱情,終究是一場災難。
網上有一個提問:「你覺得最自在的人生狀態是什麼?」
底下有個高贊回答:
站在自己的位置,做好自己的事情,儘量不給別人添麻煩。既不委屈自己,也不虧欠別人,各自為安,兩不相欠。
主持人蔡康永,大家對他的評價,是「一個又溫暖又冷漠的人」。
他從不參加別人的婚禮,不送節日祝福,在私下遇到不想相處的人,就趕緊找空隙溜走。
蔡康永自動屏蔽了,和自己不相關的事情。
但是,在一些關鍵時刻,他卻是朋友強有力的後盾。
小S曾說過:
_
「在我最危難的時候,都是康永哥幫我解決了問題,我真的非常非常感激他。」
其實,最好的關係,是各自帶著薄涼。
它也不需要天天見面,也不用刻意找對方聊天。
而是,你們即使很久沒見,面對面時,也能侃侃而談、不拘謹、也不冷場。
正如梁實秋的《談友誼》里寫的:
_
「君子之交淡如水,因為淡所以才能不膩,才能持久。」
最舒服的關係,不是一直熱鬧,而是可以冷淡的,可以一直不說話,也可以隨時說話。
很喜歡蔡康永的一句話:
_
「我不認為過於溫暖,是跟別人維持良好關係的最佳方法,如果被溫暖兩個字綁住,就更吃力。
我勸你做一個冷淡的人,學會冷漠,你才能成全溫暖。」
適當地收回一部分的熱情給自己,薄涼一些,才是人與人之間最好的相處模式。
餘生,願你做一個薄涼的人,懂人心,有深情。